香港的基础教育体系主要参考英美国家的基础教育体系建立,在教育理念、英中粤三语教学及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近几年,越来越多内地家庭考虑让子女赴港就学或移居香港后接受当地教育。然而,香港的基础教育体系与内地存在诸多差异,很多家长缺乏了解。本文作为香港教育系列的第二篇,重点介绍香港小学与中学教育的基本情况、政府工作重点以及特色办学模式等实务内容,旨在帮助内地家长和关心香港教育的人士了解香港基础教育的特点与优势。
1 香港的小学和中学教育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香港政府的目标是:通过公立学校为所有儿童提供12年免费小学和中学教育,同时全面资助职业培训局为完成初三的学生开设全日制课程,为他们提供主流教育以外的另一条免费进修途径;提供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和多元化的学校教育,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他们构建知识、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以及发展综合能力,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并为今后升学或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为国家作出贡献。
让学生掌握中文、英文两种书面语言,和粤语、普通话、英语三种口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改善教学与学习环境;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教育服务,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协助新来港儿童和青少年(包括内地新来港儿童、非华语儿童及回流儿童)融入本地社区并克服学习困难;以及提高学校行政工作的质量和灵活性,并加强问责制。
在2024至2025学年,全香港共有590所小学、512所日间中学和63所特殊学校。
2 香港政府针对中学教育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1.推行新高中学制。香港政府已经在2009年9月从高一年级开始推行包括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和四年高等教育的新学制。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九年基础教育的基础上,继续接受高中教育。新学制只有一个公开考试,即香港中学文凭考试,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从而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以及提高学习效果。多样化的新高中课程更能让具有不同性格倾向、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充分发挥才能。
2.微调中学教学语言安排。调整中学教学语言安排的目的是给予学校发展空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在初中阶段接触和运用英语,从而加强学生以英语学习的能力。
3.推广信息技术教育。香港政府分别在1998年、2004年和2008年制定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个信息技术教育战略,以配合善用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的全球趋势。基于以往信息技术教育战略已奠定的基础和优势,政府在2015/2016学年推行第四个信息技术教育战略,目的是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提升教与学的互动体验,以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学会学习、走向卓越。为实现这个目标,政府采用全方位战略来推行六个行动方案。
4.提高中小学学生的“两文三语”能力。香港的语言政策是要让学生掌握中英两种语言,同时又能说流利的粤语、普通话和英语。教育部门提升学生“两文三语”水平的措施包括:(1)持续检查课程,更新中文、英文教育学习领域课程指导,为学校提供语言课程发展及规划的建议;(2)普通话课程覆盖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普通话的机会;(3)建议学校由“从阅读中学习”推展至“跨课程阅读”及“跨课程语言学习”,以连接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经历,并扩大学生的知识基础;(4)从2018/2019学年起,向学校提供一项全新的“推广阅读补助”,鼓励学校推广阅读;(5)从2014/2015学年开始,进一步加强支持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其中包括在中小学实施“中文课程第二语言学习框架”,以及为学校提供多样化的教与学资源;(6)持续为语言教师举办不同的专业发展课程、提供支持教学的材料、推行校本语言教学支持服务,以帮助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5.改善学习环境。近年来,新建成的学校建筑总面积比1995年的标准校舍增加了约40%,提供了更多设施和更充足的活动空间,以配合最新的教学需求。这些新校舍大多聘请专业建筑师,根据地理环境和办学团体的办学理念进行独立设计。香港政府也一直通过各种安排,为按照过去标准建造的学校改善教学设施和校园环境。
6.为从内地新来港定居的儿童及青少年提供教育服务。该部分具体内容可以阅读我们的详细分析文章《香港教育系列(一)——新来港儿童教育支援服务实务问答》(点击可阅读)
7.采用“双轨制”来推行特殊教育。香港政府会根据专业人士的评估和建议,并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将那些残疾情况较严重或存在多种残疾的学生转到特殊学校就读,以便他们能够获得更强的支持服务。而其他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则会在普通学校就读。教育局会为不同类型的资助特殊学校提供额外的教师、专业人员和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一些资助特殊学校还设有宿舍,提供住宿服务。在推广融合教育方面,香港教育局一直坚持“及早识别”“及早支援”“全校参与”“家校合作”和“跨界别协作”这五个基本原则。除了常规的资助外,教育局还向公立普通学校提供额外的资源、专业支持和教师培训,帮助学校照顾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
8.加强生涯规划教育。香港政府加强对学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支持力度,让学生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和职业探索活动,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格倾向,并掌握多种升学就业途径和职场信息,为将来的升学和就业做好准备。支持措施包括为学校提供津贴或人手、加强网上资源、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此外,香港政府还通过“商校合作计划”与工商机构、政府部门和社区组织合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探索活动。
3 香港直接资助计划是什么?
随着社会进步,增加学校类别的需求是自然趋势。直接资助学校(直资学校)亦因此应运而生,让家长在公办学校以外有更多选择。相对官立和资助学校,直资学校在多个范畴上享有较大的弹性,当中包括资源调配、课程设计和招生等。
政府给直资学校的经常性补贴,取决于直资学校的收费和招生人数。如果学费不超过一个公办学校学位平均单位成本的两倍,政府向学校发放给每一名符合资格学生的经常补贴就相当于一个公办学位的平均单位成本。但是,如果学费超过了这个水平,政府就不会提供任何经常性补贴。直资学校所得到的资助,也取决于学校的学生人数多少。
直资学校收取学费用来向学生提供额外的支持服务,例如,增聘更多教师以改善师生比例,举办更多丰富的拓展活动,设计更多元化的课程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以及改善学校设施和教学环境。目前,不少直资学校的收费并不高,通过合理利用政府的资助,仍然能够顺利运作。
直资学校必须将其学费总收入的至少十分之一用于学费减免和奖助学金计划;如果直资学校的学费超过每个资助学位平均单位成本的三分之二,那么每多收取一元学费,就必须拨出五角用于学费减免和奖助学金。这一安排是为了确保学生不会仅仅因为无力支付学费而失去在直资学校就读的机会。虽然直资学校在招收学生方面享有较大的灵活性,但学校必须根据其办学传统和教育目标,制定合理且符合专业规范的招生标准。因此,学生的家庭背景不会被列为入学条件之一。
4 香港语文学习支援是什么?
香港的语文教育政策,是要提升学生“两文三语”的能力。为此,香港政府与学校共同努力,支持语文教师开发和认识有效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能力,让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能用流利的中文和英文与人沟通。
有鉴于此,香港教育局以提升香港语文水平为最终目标,于2004年成立了语文教学顾问专责小组。专责小组由教学顾问组成,为全港中小学提供中文(包括普通话)及英文课程发展支持服务。专责小组成立以来,支持主任与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紧密而深入的合作,致力于推行校本课程发展计划。这些根据不同学校情况和课程内容而推行的计划,都致力于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发展完整而均衡的教学实践。专责小组还得到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和资深语文专家的支持,举办专业发展活动、统筹学生学习活动、推动专业交流,以及推广学校在优化语文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支援主任和老师们一起开发的校本教学案例,展示了学校如何运用有效的策略来推进校本课程发展。多年来,学校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来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2)在第一至第四学习阶段的核心课程中,融入语文艺术元素;(3)进行整体的课程规划;(4)提高学生公开演讲英语的质量和数量,增加学生在校内外用英语沟通的机会;(5)利用评估来促进教学;(6)照顾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包括教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7)鼓励用普通话开展语文活动和课堂学习;(8)加强小学课程统筹主任、科主任、联络人以及其他有潜力的教师在课程方面的领导能力;(9)发展学科组内部和跨学科组的合作文化。
关于学校的这些案例已经收录在《语文教学荟萃:校本经验实录》这本书里,向公众发布。其他各种资源,包括网上刊物、教学设计或练习题样本、课程领导或教学策略研讨会等,都可以在专责小组的网站上找到。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http://www.edb.gov.hk/tc/edu-system/primary-secondary/applicable-to-primary-secondary/sbss/language-learning-support/index.html
5 “一条龙”办学模式是什么?
采用“一条龙”办学模式的公立或资助中学和小学,拥有相同的教育理念,并且会努力加强中学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连贯性。“一条龙”中学有足够的学位可以接收所有本校小学的六年级毕业生,同时也会预留一部分学位给其他小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可以通过“自行分配学位”或“统一派位”两种方式申请入学。“一条龙”学校的小学六年级毕业生可以直接升入本校中学,不需要参加升中派位。如果学生不想升入本校中学,可以申请其他中学的“自行分配学位”。如果他/她申请了其他中学的“自行分配学位”但没有被录取,那么他/她只能参加“统一派位”,而不能保留直接升入本校中学的权利。至于直资和私立学校“一条龙”办学的具体安排,家长需要直接向相关的直资或私立学校咨询。
2024/2025学年“一条龙”学校名单如下:
序号 |
学校名称 |
区域 |
1 |
天水围循道卫理小学 天水围循道卫理中学 |
元朗 |
2 |
顺德联谊总会伍冕端小学 顺德联谊总会翁佑中学 |
元朗 |
3 |
灵粮堂秀德小学 灵粮堂怡文中学 |
离岛 |
4 |
中华基督教会湾仔堂基道小学(九龙城) 中华基督教会基道中学 |
九龙城 |
5 |
东涌天主教学校 |
离岛 |
6 |
金巴仑长老会耀道小学 金巴仑长老会耀道中学 |
元朗 |
7 |
啬色园主办可誉中学暨可誉小学 |
元朗 |
8 |
西贡崇真天主教学校(小学部) 西贡崇真天主教学校(中学部) |
西贡 |
9 |
香海正觉莲社佛教黄藻森学校 香海正觉莲社佛教正觉中学 |
西贡 |
10 |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黄楚标学校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黄楚标中学 |
离岛 |
11 |
天神嘉诺撒学校 嘉诺撒圣玛利学校 嘉诺撒圣玛利书院 |
九龙城 油尖旺 油尖旺 |
12 |
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小学 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小学分校 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中学 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汤国华中学 |
元朗 |
13 |
新会商会学校 新会商会陈白沙纪念中学 |
中西区 南区 |
14 |
佛教黄焯庵小学 佛教黄凤翎中学 |
湾仔 |
15 |
港九街坊妇女会孙方中小学 港九街坊妇女会孙方中书院 |
大埔 |
本文信息部分来源为香港教育局网站,并经中豪香港办公室团队整理。
(作者:杨青 李慕乔 胡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