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高等教育体系深受英美等西方教育模式的影响,并在教学理念、国际化程度及研究创新领域具备诸多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内地学生选择赴港就读本科或研究生课程,或是在移居香港后接受当地高等教育。然而,由于香港与内地在院校设置、政府资助机制和科研发展上存在不少差异,对香港高等教育感兴趣的学生和家长需要进行系统了解。本文作为香港教育系列的第三篇,重点聚焦香港高等教育的多元入学途径、政府资助政策以及研究项目支持措施,旨在帮助内地读者更好地认识香港高等教育的特点及资源优势。
1 香港的高等教育有哪些途径?
1.公费资助课程。香港有八所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的大学。从2018/2019学年开始,每年共提供15,000个一年级本科生名额,以及5,000个高年级本科生名额。这八所大学分别是:香港城市大学(城大)、香港浸会大学(浸大)、岭南大学(岭大)、香港中文大学(中大)、香港教育大学(教大)、香港理工大学(理大)、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和香港大学(港大)。
香港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多所本地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成就在亚太地区名列前茅。根据2021年国际高等教育评估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QS)的世界大学排名,在八所教资会资助大学中,有五所(即港大、科大、中大、城大和理大)进入世界前一百名。
各大学自主招生,有意报考的学生可以访问学校网站,了解招生要求。持有香港中学文凭的学生,可以通过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提交申请。政府通过学生资助处为有需要的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供资助。表现优秀的本地和非本地学生还可以获得香港特区政府奖学基金颁发的奖学金。三所教资会资助大学(即城大、教大和理大)和职业训练局也提供政府资助的副学士学位课程。
2.自资本地课程。本地自资院校已大幅增加副学士或以上层次课程的数量,借此为年轻人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关于JUPAS未涵盖的全日制副学士、学士学位和衔接学位课程,其信息载于经评审高等教育课程资料网(iPASS)。政府致力推动自资高等教育界的发展,并推出一系列支持措施,包括以象征性地价批地,提供免息开办课程贷款,成立35.2亿元的自筹经费高等教育基金,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及支持院校提升质量,向研究基金注资30亿元,协助自筹经费高等院校进行研究以及提供学生资助等。
3.表演艺术课程。获得政府资助的香港演艺学院开办从文凭到硕士学位的课程,包括舞蹈、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台和制作艺术、中国传统戏曲等学科。
4.持续进修课程。不论是为了事业还是出于个人兴趣,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持续进修来提升学历和专业资格。政府已经列出所有根据《境外高等教育和专业教育(监管)条例》(第493章)注册或免于注册的非本地课程,这些信息对课程举办机构和有意报读课程的人士都很有帮助。
5.学术研究。政府鼓励高等教育界进行学术研究,每年都向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大学提供研究拨款。教资会资助大学的研究经费主要来自整体补助金的经常拨款,以及研究资助局(研资局)以竞争形式批准的研究用途补助金。有关研究资助局管理的各项资助计划,详情载于https://www.ugc.edu.hk/chs/rgc/。2009年,政府动用180亿元设立研究基金。2012年,政府向该基金注资50亿元,为高等教育界提供更多研究资源,其中30亿元用作资助可颁发学位的自资院校的研究项目。2018年,政府向基金额外注资30亿元,以期带来投资收益,为修读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本地学生提供学费豁免。2019年6月,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批准向基金注资200亿元,为高等教育界大幅增加研究经费的同时,也确保经费来源稳定,促进香港科研生态的发展。研究基金还资助有利于香港长远发展的主题研究计划。教资会资助的大学可从计划的特定主题中,决定进行什么研究。特定主题包括:促进健康、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加强香港作为地区及国际商业中心的战略地位,以及推动对香港起重要作用的新兴研究及创新项目。此外,相关研究基金由研资局进行管理。
2 香港高等教育的政策目标是什么?
香港政府实施高等教育的政策目标是:1.提供灵活多样的升学途径让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目前约80%适龄人口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其中约50%有机会修读学位课程);2.进一步把香港发展为区域教育中心;3.通过提供各级课程的公共财政资助名额,以及提供各类研究资助和非经常性补助金,促进八所教资会资助大学的发展;4.通过实施“批地计划”和“开办课程贷款计划”等措施,大力支持自资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多元化;5.确保符合资格的学生不会因经济能力不足而无法接受高等教育;6.通过香港都会大学开办的课程,让在职成年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7.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并确保高等教育课程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发展;8.确保颁发非本地高等学术或专业资格的课程是由认可的院校和专业机构主办,而这些课程与其本土国家所举办的同类课程水平相当且同样获得认可资格。
3 什么是香港公费资助课程?
香港政府目前通过上述八所由教资会资助的大学每年提供15,000个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学额。从2018/2019学年开始,教资会资助大学提供约5,000个高年级招生学额,为专科生和持有其他相关资历的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
教资会是非法定机构,成员由行政长官任命,负责就发展本地高等教育及所需经费等事项提供意见,并处理八所公费资助大学的拨款事务。教资会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并推动研究。教资会的成员包括本地和非本地学者、专业人士及社区领袖。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教育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职业培训局及香港演艺学院也有提供公共财政资助的本地专科课程。
该类院校在招生方面拥有自主权。想要申请入学的学生请浏览院校的网页,以了解课程和招生安排的详细信息。“大学联合招生办法”由成员院校成立和管理,是协助持有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成绩的学生,申请就读八所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大学提供的公费资助学位课程和部分副学位课程,以及香港都会大学非政府资助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的主要途径。
4 什么是香港自资本地课程?
自从政府在2000/2001年度公布有关让60%青年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政策目标,并推出一系列支持措施以来,本地院校的自资专科及以上层次课程数量与日俱增。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领域现在蓬勃发展,为志向、兴趣及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
为促进高等教育领域的长远和持续发展,政府设立了专门的iPASS(网址:https://www.cspe.edu.hk/sc/ipass/index.html)网站,致力提高该领域的透明度,让公众更容易获得相关信息。在各利益相关方的大力支持下,尤其是在提供有关院校及课程的详细信息方面,该网站已成为本地学生、家长及各关注团体的重要参考依据,使公众能够掌握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
5 香港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学术研究工作有什么政策?
香港政府致力支持高等教育界的学术研究工作。教资会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为大学的研究项目和活动提供经常拨款:1.用于研究的整笔补助金;2.研资局以竞争形式批出的研究补助金。整笔补助金中的研究用途拨款,主要用于确保大学配备合适的研究基础设施,通过提供教学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及设备/资源,推动研究和研究主导的教学工作。至于研资局逐次批出的研究补助金,则用于资助整笔补助金不足以承担的大型研究项目。通过上述两个途径提供的支持,有助教资会资助大学的研究工作在各方面快速发展,更在多个领域开创先河。有关研资局下属各项拨款计划,详情载于该局网页https://www.ugc.edu.hk/chs/rgc/。
为提高香港的研究能力和竞争力,香港政府在2009年拨款180亿元设立研究基金,再利用该基金赚取的投资收益,通过研究资助局向8所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大学提供稳定的研究拨款。2012年,政府向基金注资50亿元,为高等教育界提供更多研究资源,其中30亿元所带来的投资收益用作资助可颁授学位自资院校的研究项目。2018年,政府向基金额外注资30亿元,并以该笔资金带来的投资收益为修读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本地学生提供免入息审查学费豁免。此外,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在2019年6月批准向基金注资200亿元,为高等教育界大幅增加研究经费之余,也确保经费来源稳定,以提升大学的研究能力,进一步推动卓越研究工作。注资带来的投资收益可用作:1.维持研究拨款水平;2.为研究资助局推出的研究影响基金提供拨款,以持续资助具影响力的研究;3.为研究资助局的协作研究拨款计划提供额外拨款,以鼓励跨院校/跨学科协作。
本文信息部分来源为香港教育局网站,并经中豪香港办公室团队整理。
中豪香港办公室于2013年1月成立,并与香港区兆康律师行联营,双方合署办公。通过与内地各办公室的紧密联动,香港办公室致力于为内地企业“走出去”与外国企业通过香港平台“引进来”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经过多年深耕,香港办公室已发展成为一家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律师事务所,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香港公司设立及公司秘书服务、香港投资与并购、香港上市公司合规管理、国际公证、遗嘱认证、跨境贷款、内保外贷、外保内贷、涉港诉讼及涉港仲裁、香港上市,以及外国企业通过香港平台到内地投资、并购及争议解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