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法》关于垄断协议具体情形的认定作了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等行为的列举。但实践中,行政监管机关及司法机关如何认定当事人达成垄断协议,行政相对人提出的豁免理由是否成立,在本案中均可得到借鉴。
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公司法》,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公司法》较之前的《公司法》及配套司法解释,在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程序、权利、责任的问题上,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形成了更为体系化、清晰的规则。为此,本文特就此进行了如下研究总结:
通过“资金过桥”实现新旧贷款的衔接虽被金融监管法规所禁止,但在现实中并不鲜见,特别是银行在完成业务指标的同时为降低坏账率,对该类过桥垫资业务往往持默许甚至鼓励的态度。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20年1月1日,《外商投资法》生效施行,要求外商投资企业的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需要在五年内调整至与内资企业一致。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修订通过《公司法》,将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对我国公司主体的治理结构作出了新的调整优化规定。
为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民法典担保制度解释》规定在与上市公司及其公开披露的控股子公司签订债务加入合同时,相对人需注意履行必要的审查义务。
破产清算案件中,管理人处理债权基于以物抵债协议提出的各种请求时,首先应当研判基础债权协议是否存在可被撤销、被宣告无效或被认定不成立等情形,然后从以物抵债协议本身的效力以及抵债财产的法律状态这两个层面,研判以物抵债本身是否有效。
我国司法实务在处理信息网络犯罪案件的犯罪数额时,多放弃传统的印证证据规则而采用推定规则。针对所推定的犯罪数额,被告人提出具体异议的部分,辩护人应说服办案机关从犯罪数额中予以扣除;被告人未提出异议的部分,辩护人应说服办案机关予以从轻处罚。
随着政府信息公开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行政处罚决定公开已然偏离其监督行政执法的主要目的,转化为新型行政权力以及新型惩戒措施——声誉制裁。
受房地产市场大环境低迷之影响,近年来众多房开企业面对资金压力陷入困局,在预售制度下即出现了大量的项目停工、房屋交付困难的境况,进而引发企业与商品房消费者、银行以及施工人之间的利益矛盾。
虽然关联企业的实质合并只在《破产会议纪要》中进行了提及,目前还没有法律层面的规定操作步骤。从实质合并受理流程来看,需要关联企业均具备破产原因。从典型案例来看,实务中对关联企业间以整体眼光审查,共用重整价值与重整可行性。